【南方都市报】他的抗疫足迹,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画下了象征胜利的大“V”
患者是一名普通的中年女性,但所有的生命都值得尊重。管向东在为喀什患者进行ECMO维持治疗,设备、专家甚至使用设备的备用血浆,都是紧急空运过去的。
2月2日,北上江城,彼时武汉的医疗力量,尚不能支撑起应收尽收,诊断治疗的迟滞,导致大量重症危重症病例出现。他在武汉度过了春节、元宵,直到4月7日,奋斗了67天后的武汉几近解封,他回到广州休整。
4天后,东北边陲绥芬河再度出现疫情,再度出征。以国家级专家组成员身份,4月11日赶赴黑龙江牡丹江市绥芬河,指导当地疫情防控工作。他在黑龙江度过了五一、错过了医院护士节庆典为他颁发的奖章,35天后, 当地疫情控制、平稳,方才折返广州。
8月1日,西北边陲新疆持续出现感染、重症、危重症病例,于是他又一次出征,一呆就是一个月。又一次“完美错过”了中山一的医师节庆典活动,只能远程连线向大本营的同事、领导、战友们报平安。
直至乌鲁木齐解封,新疆疫情平稳控制。7个月的时间里,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教授的抗疫足迹,在广袤的祖国大陆上画下了一个巨大的,象征胜利的“V”字。
9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召开视频会议宣布,在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疆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新疆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当天,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管向东、司向和张宁三位专家分别在新疆喀什、乌鲁木齐支援抗疫31天和20天后,圆满完成任务平安返穗。
管向东主任在查房,观察着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
他发动全国重症医生去武汉 在武汉一待就是67天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奉命于病难之间,受任于疫虐之际。国有难,招必至,战必胜!”早在湖北武汉出现疫情的初期,作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委的管向东教授,就联合国内两位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向全国重症医学专业同道发出倡议书,“到武汉去!到湖北去!”
三天后,他就出发了,在武汉一待就是67天。在湖北,管向东教授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在湖北各市巡回指导,与坚守到最后的其他七位全国著名重症专家被称为“重症八仙”。武汉保卫战彻底胜利、城市重启的前夕,他和所有的援鄂医疗队一起,选择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广州,开始休整。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位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在每一次胜利前夕就转身离开了。“患者活下来了,就是胜利。”
不想回到广州的第四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绥芬河的疫情开始出现,征程未洗的他再度出征东北,和全国的支援力量、当地的医务人员一道,用了37天控制住了当地的疫情。
出发时候春寒料峭,归来时已是夏日炎炎。本以为这次归来后可以在广州常住,然而出现了然而……
8月1日再征西北 亲历了一场不计成本的救援
应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与国家卫健委要求,8月1日,管向东教授第三次出征,远赴新疆喀什地区第一医院指导抗疫。
此次出征新疆喀什,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管向东夜以继日工作,抵疆第一天便踏入病房,由于时差,每天都在早晨8点天不亮之时开始查房,直到当天所有的监测、检查、治疗与会诊完成,他才会离开医院。
在国家“一控二测三救治”的抗疫策略下,管教授根据新疆地域广袤、交通不便等特点,为喀什秋冬季疫情应对制定有效策略,帮助喀地一院快速设计配置30张床位的ICU,满足该院作为南疆重症收治中心的收诊需求。
敬畏每一个生命,治疗好每一个病患,是所有医者的最高追求。
在8.19中国医师节与中央一院大本营的远程连线中,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让他极度感动的故事。有一名51岁女性患者病情危重,在机械通气后,病情仍迅速恶化。经过充分评估,患者必须使用体外人工膜肺来维持生命,赢得治疗时机。
于是,喀什没有的人工膜肺,被紧急空运了过来;喀什稀缺的人工膜肺专家,被紧急空运了过来;救治必须,而当地没有的血液制品,被紧急空运了过来。
“我真的为我们祖国的强大和对生命的尊重感到骄傲和自豪,真的,患者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中年女性。但再普通,也是一条生命,我们就要尽全力去抢救”,管向东在和后方连线时表示道。
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位重症专家指导自治区与喀地一院救治组实施了喀什地区有史以来第一例VV-ECMO(人工肺),并使这名患者成功脱离ECMO,取得了喀什重症患者清零、无一病例死亡、无一医护感染的辉煌战绩。
“全部新冠病人的康复是最好的回报。”
采写 南都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 彭福祥 潘曼琪
报道链接: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00903360276.html
日期:2020-09-03